先说说车辆基本情况吧。18年6月购入,3.0国五顶配,多方比较买它的初衷就是不以拉货为主,就是为了出去玩,越野。7万公里基本上全走的烂路。我的改装思路是以务实为主,在不断改进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想和各位朋友分享下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到想改装的朋友们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教







这是第一次,注意看里面行星齿的齿面已经异常磨损,头一次见质量这么差的差速器

这齿轮烂的就离谱

第二次行星齿直接断裂打坏桥壳


就是这个齿,我都懵逼了,这都能断我称了下,轮胎加轮毂一套有将近80斤,加上半径增大,对原本不坚固的前半轴增加了更大的负荷。加上百路驰ko2跑了5万多公里,磨损严重,对泥地性能不满意,咬咬牙,换!!!题外话,个人感觉ko2的越野性能其实和一般的at胎差不多,胜在外胎壁厚点,外观好看点。


上面因素结合成本闲鱼淘了4个丐版普拉多铁轮毂,et值25,也减少了方向机的压力。轮胎降到255 16/17,mux的原厂尺寸,性能和耐用性上做了个平衡,今年5月换的,目前还没有去擂坡坡,耐用性无法实际验证。不过百路驰km3这个胎是ok的,我在成都,不像北方玩沙子,主要是玩泥巴和爬坡坡,特别是泥地抓地力比ko2强很多。很多人担心的胎噪对我来说可以接受,比stt pro小太多了。
第二部分:减震
按道理说原厂尺寸不升高最好,我当初也不想升高。但是提车当天换了轮胎轮毂后就改变了我的想法,原厂的减震太垃圾,加上后面是钢板弹簧,更是不行。原厂的感觉就是硬碰硬,减震完全没化解力量的意思,作为工具车还能忍,出去穿越舒适性太差。预算有限,氮气减震用不起,在派腾仕和ome做选择,ome当时没货就选了派腾仕。不得不说这钢板真值钱,同平台的mux只有4800,皮卡的就要7000。钢板设计是用心了的,上四片薄,下两片巨厚。空载时薄的受力,保证有良好的任性。然后重载时,两片厚钢板受力,不会出现原厂钢板载货后塌屁股的情况。
第二部分:减震
按道理说原厂尺寸不升高最好,我当初也不想升高。但是提车当天换了轮胎轮毂后就改变了我的想法,原厂的减震太垃圾,加上后面是钢板弹簧,更是不行。原厂的感觉就是硬碰硬,减震完全没化解力量的意思,作为工具车还能忍,出去穿越舒适性太差。预算有限,氮气减震用不起,在派腾仕和ome做选择,ome当时没货就选了派腾仕。不得不说这钢板真值钱,同平台的mux只有4800,皮卡的就要7000。钢板设计是用心了的,上四片薄,下两片巨厚。空载时薄的受力,保证有良好的任性。然后重载时,两片厚钢板受力,不会出现原厂钢板载货后塌屁股的情况。

完工后的悬架行程

店家默认发的重载弹簧,我前面装有半潜杠和绞盘,正好合适。

4+2设计

总体感受就是非常够用了,没用过氮气减震,不过比原厂提升太多,虽然比较硬,但是属于硬中有韧性,只是低速的时候过坑就难受了,直上直下。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前杠和绞盘这部分我要一起说,完全是围绕着绞盘的迫不得已。绞盘真的是个好东西,用处真的大。起初不想搞那么高调,就用的内置杠,结果贪图便宜,内置杠质量奇差。去往哈拉湖的路上,德马高速旁救援,成了这样。

可以明显看到绞盘明显外露,里面绞盘支架变形


支架连接点已经变形,为了不影响哈拉湖的穿越。紧急到德令哈市处理。

原来的绞盘支架坑b改装店一边只用了,两颗螺丝和大梁连接,强度可想而知。本来五十铃梁头垂直的铁片就薄,直接拉变形。没有办法,敲回去,然后如标记处所示,另外焊了两个钢条到大梁的一个空位相连。变形处就是手握那里。哈拉湖回来找了改装店,老板说重新给你加固吧,好吧,我再信你一次,心里感觉这次弄了就没事了吧,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了吧。结果事实狠狠打了我的脸,连接处没事,支架本体拉变形了,ps:怎么加固的没有拍,回想起来他那个加固方法还是很坑。

这张俯视图明显看到槽钢都扭成麻花了

注意看,支架横梁变形,上面的油漆因为结构变形而龟裂。得得得,肺得气炸了,我再也不信奸商了,扯起甩了卖废铁。这次直接一步到位上杠子,带绞盘位。

还是这种做个盒子,套入大梁,结实且受力合理


最后分享两张4s店拍的D-max大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