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日系、美系、德系都被曝出过机油增多的问题,近段时间,某些网站和论坛再次曝出一些品牌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范围的此类现象发生和季节有关系吗?这与我们宅家两月后首次用车有关系吗?这到底是质量缺陷,还是正常的物理、机械现象呢?

对于这些疑问,所有车主都应该做一些简要的了解,千万别被你的爱车给“欺骗”,从而一惊一乍认为有安全隐患。
什么是机油乳化、增多?
乳化的定义是——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强烈的搅拌后形成乳状液的过程。机油乳化后,机油将呈奶状液体。“机油乳化可以证明你车的发动机有水,这个和发动机本身没有关系,但和机油的好坏和天气及发动机使用的环境等有关系。”

通过知网论文查询到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杨教授有一篇论文是这么写的,在寒冷季节,特别是北方地区,没有充分热车(暖车)的状态下短距离行驶后,即便是热车时检查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即发动机内的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且与机油接触后,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会有乳化现象的发生。

“大家宅在家里50多天没用车,现在用车时没有充分热车,机油冷热交替,就有可能出现机油加注盖局部的乳化现象,一旦车辆高速行驶或者充分热车一段时间以后,机油温度上升,这种乳化现象就会消失。这是非常多的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冷热交替后的普通现象,还不能证明汽车本身存在有技术缺陷或性能有问题。”

杨教授举了最简单的例子,他曾今在西藏搞科研12年,开过不少国产老卡车,苏联老轿车。西藏开车容易产奶“乳化”,西藏的冬天很冷,蒸汽凝结后产奶是常有的事儿。像这种正常的‘产奶’,该怎么开就怎么开,车暖了之后基本就好了,这就不叫事儿。”

杨教授在论文里写到,真正的、有技术问题的机油乳化会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车主可以从这四方面进行判定:
1、机油盖超过50%内表面附着明显的白色泡沫;
2、机油尺底部附着的机油明显变浑浊,成奶状液体;
3、缸盖罩内表面大面积附着明显的白色泡沫;
4、冷却水壶内冷却液明显泛白,变浑浊。

其实解决机油乳化的课题是早期汽车工业的关注点,比如以前的老解放货车都能做得很好,如今这一点对于各大汽车厂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在设计上考虑到了,就能避免机油乳化。机油乳化大概率发生在你的车因为碰撞或其他原因出现了故障的情况下,进而使水和机油大面积混合,最后导致机油乳化。

这几年、包括如今曝出的所谓的机油乳化,涉及到了宝马、大众、丰田、福特等品牌,然而闹过之后,专家或者老司机发声说这都不算是问题也不算是缺陷,它和环境温度、使用习惯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车主的这些疑问都能通过检测获得解疑,犯不着诚惶诚恐。
当然了,还有很多更专业的、技术类的解答咱在这就不说了,有兴趣的理工男可以在知网等学术网站、汽修书籍里找到想要的答案。

解决机油增多、乳化的办法
实用点来说,当发动机反复地在无法充分暖机(水温在80度以下)的状态(低速度短距离,气温10度/30分钟)下使用时,发动机内的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并且混入到了发动机机油里,就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就会产生乳化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车辆中高速行驶后发动机充分暖机,随着发动机机油温度的上升,混入到发动机机油中的少量水分蒸发后,乳化现象就会消失。由此可见,机油乳化的现象是可控的。

此外,看待机油增多现象,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如若车型的机油液面均未超过F线25mm,则是属于标准范围内,而非车型品质的问题。因为冬季气温较低,且疫情导致大多数车主宅在家里,即使出门也是短途为主,很多车辆都是发动机未充分热车情况下运行。

由此可见,导致机油增多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车主的驾驶习惯造成的,车辆在行驶前不进行热车,如果是混动车型的话,车主在进行短途暴力驾驶过程中就会产生湿壁效应。所谓湿壁效应是指缸内直喷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汽油喷射到缸内时因为接触到低温的缸壁而冷凝成液滴,并沿气缸内壁渗入机油油底壳,并且由于机油温度较低,不足以加热汽油使其通过曲轴箱通风管道排出重新参与燃烧,这就会造成机油稀释,从而表现为机油增多,机油内伴有汽油味。

因此,缓解机油增多现象的有效解决办法还是得从改善驾驶习惯入手。车主朋友们平时驾车应热车启动,匀速行驶,同时在行驶过程中避免紧急加速和急刹车等不良驾驶习惯。

除此之外,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对及时发现发动机是否存在机油增多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测量发动机机油的正确方法应掌握以下4点:

1、在对机油量进行确认时,由于地面平整度,机油温度(温度越高,机油膨胀率越大)等因素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因此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很关键。
2、确保车辆停在平稳的路面上,提高油位检测的准确度。
3、熄灭发动机,等 5-10 分钟左右,让发动机冷却下来,也让停留在发动机上部的机油充分流入油底壳。
4、取出机油尺擦净,再重新插入尺孔中,静等几秒取出,观察机油尺上油痕位置。

某些情况下机油增多只是发动机在开玩笑
在发动机抖动、加速明显乏力、行驶过程中熄火、发动机故障灯点亮等这些异常情况下,发现机油明显增多,那肯定说明这方面肯定有问题有缺陷。“但如果没出现异常情况,机油只是有少许增加,那很可能是你的爱车在‘欺骗’你,那只是一个物理假象而已。”

知网有一篇关于汽车发动机故障类型解答的论文里写道:机油少许增多是在特定的工况和使用条件下,所有搭载了发动机的汽车都会出现的常态,包括混合动力车型。他解释道,发动机工作时,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包括废气、水汽、不充分燃烧的油气等等高温气体。

当这些高温气体通过活塞环间隙进入到曲轴箱后,尤其是在冷机状态下,曲轴箱与燃烧室的温度差会导致高温气体的部分凝结。而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行时,还会有部分液态的燃油直接漏入曲轴箱内和机油混合,这就造成了机油的少许增多,这是所有发动机都存在的正常物理现象。这些多余成分长时间的和机油在曲轴箱内混合,必然会导致机油加速变质以及机件的腐蚀。

为尽可能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几乎所有品牌的发动机都配备了强制式 PCV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通过发动机运转时的真空效应,把曲轴箱多余的窜气再度引入到进气道,然后进入到燃烧室内二次燃烧。多余的气体通过 PCV 再次进入气缸内被燃烧掉,机油量也会随之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真正的机油增多车辆绝对会出现,汽车出现发动机抖动、加速明显乏力、行驶过程中熄火、发动机故障灯点亮等这些异常情况下,机油尺测量机油明显增多。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杨教授论文提到,长时间停放不开、气温等因素均是导致机油乳化、机油增多的一种原因,因为机油的品质已经发生改变了,“我们可能都忘了,在买车的时候,销售顾问都会建议矿物质机油5000公里或6个月就要更换,合成机油最长10000公里或12个月就要更换,长时间停车或在寒冷地域减缓使用时间,那么就需要提前更换机油。

还有一种情况更加不用担心,那就是机油加注口盖乳化。机油加注口盖乳化是由于发动机内外温差大,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上升至发动机最顶部的机油盖口处后出现冷凝,与残留在此的机油混合,就出现了大家看到的"机油乳化"现象,并不会对发动机造成实质性的不良影响。

遇到机油加注口盖乳化,只需把车辆正常行驶一段时间,或者让发动机拉一下高转速,乳化物便会随着发动机机油温度升高而消失。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