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变速箱已经成为汽车配置的主流,它的主要原理就是一条皮带和两个轮之间运行,通过挤压改变范围,来实现快捷换挡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达到节油的效果。然而现在CVT也有着很多的困扰,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适合激烈驾驶,如果经常跑崎岖山路,CVT变速箱怕是无法胜任。

上图就是CVT变速箱换挡的核心,可以看出,驱动轮(上方轮)皮带在底部的话,速度是最慢的,也是扭矩最大的。如果在上方的话,速度最快,扭矩最低。

低速范围:启动时使用的变速器单元的状态。从主皮带轮侧查看。当启动时前齿轮较小而后齿轮较大时,启动起来比较容易。

主皮带轮在低速范围(上图)和高速范围(下图)中的状态。
在低速范围内,凹槽宽度变宽,而滑动皮带轮位于外侧,但在高速范围内,凹槽宽度随着向内移动而变窄,皮带移动到皮带轮的外周,皮带的卷绕直径变大。滑轮的位置根据施加到由缸体和设置在后侧的柱塞形成的液压室上的液压而改变。油压是通过变速控制阀调节的来自油泵的管路压力,变速控制阀由连杆机构控制,连杆机构检测滑动皮带轮的位置和由控制单元驱动的步进电机的位置。液压压力通过与固定皮带轮一体的轴,并被引导至气缸。

上方观察低速范围的状态。左侧是主皮带轮。

顶部是最“低”的状态。输入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的初级侧加宽皮带轮的凹槽宽度以减小皮带的卷绕直径,而次级侧(输出侧)使凹槽宽度变窄以增大卷绕直径,从而增加旋转。放慢脚步。顾名思义,皮带轮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它们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上形成的位置关系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改变。底部是最“ Hi”状态。与上图相反,每个凹槽的宽度在初级侧较窄(缠绕直径:大),在次级侧较宽(缠绕直径:小),从而加快了输入旋转驱动力。 . 有趣的是,与上图中的皮带相比,皮带的中心位置正在向下移动(沿初级侧固定皮带轮的方向)。这是了解皮带性能的重要一点。
从结构可以看出,当车行驶到需要更高马力输出的时候,皮带就会打滑,因为皮带的改变范围是有限的,此时皮带就会和皮带轮摩擦,就会出现两个结果:1.皮带摩擦断裂。2.产生更多的金属粉末,导致堵塞变速箱油道。
CVT皮带结构:


总结:事实证明CVT变速箱不适合激烈驾驶,当然这也是这个变速箱无法改变的事实。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