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保养很重要,尤其是汽车的各种油液,虽然保质期一般都很长,但是车主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很容易导致意外发生。汽车的刹车系统关乎着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除了刹车片之外,刹车油的更换也要及时,有的车主就是因为忽略更换导致刹车油过期,出现了刹车失灵的危险。那么长期不更换刹车油到底有什么危害?多长时间更换才算合理?

刹车油起到的作用就是制动,通过压力传输推动活塞做功,以此来刹车制动。刹车油与其说是过期,更恰当的说法是变质。随着时间的流逝,刹车油会渐渐吸水变质,等刹车油内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刹车油就会失去作用。

水的沸点比油更低,长时间踩刹车会导致刹车油升温,沸点更低的水在这个时候就会蒸发,又因为处于“密封”状态,这些蒸汽跑不出去就只能占据多余的空间。这会导致活塞受到的力减小,再踩下刹车的时候,、刹车片不能抱紧刹车盘,容易导致刹车失灵。等松开刹车时,刹车片又不能及时回弹,会一直磨损,导致汽车前进受到更大的阻力。

那什么时候应该更换呢?根据实验数据表明,刹车油中的含水量高于4%的时候,刹车油的沸点已经降低了50%左右,这个时候就必须更换。而换算成公里数和时间,大约就是2年或者40000公里,这也是很多汽车手册上面标明的更换时间。

当然,因为用车频率和习惯不同,这个数据也不是最终答案,但是车主至少要在汽车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检查一下水含量。
【内容来源于汽车之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