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保养,很多人单方面认为只要定时换油换液、检查维修就足够,但事实上,车辆的损耗情况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车主的日常用车习惯。这本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除非车辆真的发生了故障,否则很多车主还是意识不到科学用车的重要性。那么哪些我们认为合理的用车习惯其实是最毁车的行为呢?

毁车行为一:过频的更换机
我们在购买新车时,4S店通常会给出机油5000公里一换的建议。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说法,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各大车企就发现了5000公里的首保更有利于机油对发动机的高效保护。而如今,铺装路面更多了、汽车发动机技术也相对完善,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机油品质和当年的机油品质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过快的更换机油,会导致机油还未达到适应某款车发动机环境的极限就被更换,一方面这属于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发动机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现在的主流车型8000-10000公里换机油才最合理。

毁车行为二:高速过减速带
曾几何时,这一说法曾被大范围“辟谣”,很多专家认为减速带的高度不足以对车身造成伤害,高速过减速带反而伤害更小。实际上,车辆过减速带是否会有损车身和减速带没有大关系,而是和车身减震部分有直接关系。有的车型所采用的减震器对于急速压缩、行程又长的工作状态不适应,高速过减速带会对减震弹簧以及减震器密封圈造成压力,加速其磨损。一般来说,高端车减震器会更耐造,中低端车为节约成本减震承受能力有限;同时越野车、SUV一般比轿车减震更强。


毁车行为三:高速低挡开车或低速高挡开车
有些开手动挡的朋友,或追求大动力、或追求高速度,都会采用高速低挡或者低速高挡进行驾驶,但无论这二者那种习惯都会对车身造成不利影响。其中高速低挡开车发动机声浪或许会更动听,但这一状态下发动机油耗会比综合油耗要高出30%甚至更多;而低速高挡开车人们肯定是为了省油,但这样状态下发动机内部会更容易形成积碳,如此油耗会越来越高,得不偿失。
毁车行为四:长时间怠速
怠速说白了就是车辆不走、发动机空转的状态,一般人们在开车前的热车或停车等红灯都会采用怠速停车的方式。等红灯还好,而怠速热车就比较严重了:车辆启动后发动机尚处于低温状态,电脑所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为“发动机温度过低”,因此会喷出更多的燃油。然而,怠速状态下燃油混合器过浓,会导致缸内燃烧不充分,形成积碳。因此建议冬天热车最好以低速慢行、边走边热的方式,通常这样的热车方式效率也会更高。
【内容来源于汽车之家论坛】